我县作为中国巨峰葡萄之乡,县域内葡萄种植面积2017年已经超过6万亩,占全省葡萄种植面积的1/7,年产值达9亿元,是我县农业第一产业。在农合联总共82家农业经营主体中,涉及葡萄种植的达到了15家,分布于黄宅、白马、浦南、檀溪、花桥等乡镇(街道)。
近年来,浦江葡萄通过技术革新、产业升级、规模化种植及后期市场推介,知名度与日俱增,种植规模也逐年扩大,各地客商纷至沓来,价格越发坚挺,去年甚至出现了部分客商收不足货的情况。产销两旺的形势固然让人欣喜,但是笔者近期在走访中发现,喜人局面背后藏着不少的隐忧。
土地流转问题。因近几年葡萄种植效益较好,一些原本把土地出租的农户选择不再出租,而是收回自己种植。这对前期投入资金搞规模化、设施化的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,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继续投入资金进行产业提升的积极性,这个问题在曹街、蒋才文等村较为突出。
成本增长过快。主要是土地租金增长幅度大,据浦江县锦绣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,在郑宅镇秧田村一带每亩土地租金已经到了1800元,比几年前翻了一倍,而且这样的价格还不一定能够租到地。劳动力成本提高,葡萄搭棚、修枝、采摘等环节都需用人,据浦江县凤凰山葡萄专业合作社反映,仅雇佣搭棚人员这一块的工资每人每天要250元,还要外带一顿饭和一包香烟,这样算下来一天至少在300元左右。
农技服务供应短缺。随着葡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仅靠农业部门提供的农技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户要求,对葡农的技术培训不到位,使得不少葡农种植方式仍停留在“凭经验”“照猫画虎”阶段,这就造成葡萄品质参差不齐,不仅造成资源浪费,还有可能从整体上影响浦江葡萄的品质和口碑。另外,对葡萄秸秆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也存在不小的困难,特别是对小而散的葡萄种植户来说,因回收成本过高导致随意焚烧处理的现象亟需破解。
销售市场缺乏监管。由于浦江巨峰葡萄名声在外,一些其他县市区的葡萄往往冒充浦江葡萄售卖,尽管近年来联合行动外出打假行动力度不断加大,但由于缺乏自有品牌建设及农产品溯源体系尚未成熟,市场监管仍存漏洞。而浦江本地葡农在葡萄收购时也存在以次充好、欺客宰客行为,这些都需要加强监管。
解决上述问题,笔者认为,应该从多方面入手。
加大政策宣传。在中央虽已明确规定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情况下,涉农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,积极引导农户有条件(可以是土地入股、劳动力参股等等)延长土地流转承包合同期限,尽量避免因土地不再续租造成的土地资源分散,给种植户及龙头企业吃下政策的定心丸。
建立并整合农技服务公司。可以依托县供销社与省农资集团在谈项目,建立县级层面的农技服务平台,整合资源、技术和资金优势,为农户提供农技指导培训、统防统治、农资及农产品配送、测土配方施肥、农业废弃物回收等一站式服务,充分发挥合作优势,解决小散农户废弃物回收处理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。待条件成熟,也可形成由政府购买服务、平台提供服务、农户自主选择线上下单、线下上门服务的“外卖点餐”式服务。
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。传统模式下,农产品经纪人一头联系市场、一头联结农户,在农产品销售环节起到桥梁作用。随着市场不断开拓,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也越发提高,不少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常年积累的经验及信誉,也逐渐具备了技术指导、产品质量监督、矛盾纠纷化解等诸多功能,因此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,并尽快完善奖惩措施,通过政府指导培训,提高农产品经纪人整体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,这对推动我县葡萄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农业发展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。
成立葡萄销售公司。充分利用供销系统流通网络及市场资源优势,成立由县供销社主导的葡萄销售公司,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,把握用户需求,发挥规模效应,通过设定葡萄收购标准,打造统一的葡萄销售品牌;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公司平台,探索设立葡萄价格保障机制,在葡萄畅销年份积累效益,在葡萄滞销年份释放效益,对葡萄收购价格进行兜底,真正做到寓服务于经营之中,保障葡萄价格稳定、葡农利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