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公历1月1日虽然在中国来说这只是元旦,并不是真正的过年,但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,12月31日晚上就是他们的跨年夜。而且在不懂的地方有不同的跨年习俗,这不,小编刚了解到一个奇特的方式,分享给你们看看!12月31日,每年的最后一天,西班牙最热闹的就是等着午夜敲钟吃葡萄。12声钟响,12颗葡萄,预示着来年的顺利与丰饶。
为什么是12颗?为什么是在除夕夜?!这个习俗只有西班牙才有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
最通俗的解释是:一年有12个月,所以吃12颗葡萄。也有说,新年钟声是12响,一响一颗葡萄。
小编细扒了一下历史,发现这个过年吃葡萄的习俗,竟然是一次全国葡萄大促销的结果!
葡萄,最重要的作用是酿酒。酒,是所有古老文明饮食文化的核心。中国米酒高粱酒,欧洲的葡萄酒,还有埃及人用大麦酿制的古代啤酒。
古埃及有一句谚语:“在水里你看到只是自己的脸,但在酒里你能看到内心的花园”。
古埃及人用大麦酿成的啤酒口感清淡,不易醉人又营养丰富,修建吉萨金字塔的工人们每天会饮用三四次来补充能量。而葡萄酒则只有上流社会的贵族才享受得起。在绘有宴会场面上的古埃及墓室壁画上可以看到,葡萄酒作为珍贵的饮品提供给客人。
相比之下,地中海的西班牙人和罗马人就幸福多了,葡萄酒就像可口可乐一样,唾手可得!
自古以来,葡萄和葡萄酒,作为丰饶的象征,在欧洲各大古装电影电视剧中,但凡饕餮盛宴的场景,肯定是少不了火鸡和葡萄的。所以,在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,吃葡萄祈求来年丰饶,也在情理之中。
19世纪之前,西班牙人都没有把吃葡萄作为新年的标配习俗。到19世纪,西班牙贵族才开始流行在除夕夜,吃葡萄、喝香槟庆祝新年。
贵族们吃的葡萄,必须够档次。当时西班牙Alicante的Vinalopo地区生产一种培植工艺非常考究的葡萄,被称为Vinalopo袋装葡萄(Uva embolsada del Vinalopó)。与其他葡萄种植不同,这种Vinalopo袋装葡萄刚结籽时,就会用一个纸袋子保护起来,一来可以避免鸟类的啄食,二来可以保护葡萄颗粒免受雨露的直接侵袭。这种葡萄颗粒比其他种类的葡萄要饱满,口感更甜脆!
总之呢,Vinalopo袋装葡萄就是那个时代葡萄中的爱马仕!
但是,但是,但是,第一次,西班牙全国人民,集体伴随着教堂的新年钟声吃12颗葡萄,是在1909年。
1909年发生了什么?
摄政王载沣将命军机大臣、外务部尚书袁世凯解除一切官职。 第二次万国禁烟会在上海召开。清政府诏谕“预备立宪,维新图治”之宗旨,开始明治维新。詹天佑主持修建者的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的京张铁路通车。霍元甲在上海创建精武体操学校。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,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。
对中国如此重要的一年,在西班牙,ALICANTE葡萄丰收了,而且是大丰收,以至于到年底,面对积压如山的葡萄,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了!
面对数以万吨计算的葡萄,怎么办?当时ALICANTE地方商会就想了一个办法,大肆渲染这一年令人叹为观止的大丰收,全国人民都知道Alicante葡萄取得了惊人的收成。Alicante商会称这是神的眷顾,这些是丰收的葡萄,是能够带来好运的葡萄。于是,全国开始大规模采购来自这个地区的葡萄。配合着逐渐流行的除夕夜吃葡萄的风气,这一年,西班牙全国在除夕夜吃掉了12万吨葡萄。
从这一年开始,西班牙全国人民除夕夜吃12颗幸运葡萄的习俗就固定了下来。
但是,这只是故事的结局,之前还有一个非常具有反讽意味的插曲。
19世纪,西班牙贵族学法国贵族喝香槟吃葡萄过新年,这种“优雅”的作派,西班牙民间可望不可求。
1882年,看不惯迂腐造作贵族的马德里时任市长José Abascal y Carredano突然下了一道法令,向所有马德里市民征召在1月6日三王节迎接东方三王的志愿者。每名志愿者可以获得政府1杜罗币(当时的货币,Duro,相当于0.0305欧元)。志愿者不仅要在1月5日夜间满城寻找东方三王,还要根据规定制造足够的噪音来带动城市气氛!这一告示,得到了马德里全城居民的相应。报名人数络绎不绝。恰逢在12月31日,马德里市民被号召着全部涌上街头,聚集在当时的政府大楼,现在的太阳门广场上,敲着锅碗瓢盆,吵吵嚷嚷地在大街上开启了自带背景音乐的狂欢模式!同时,带着大串大串拿报纸包着的葡萄,模仿讽刺贵族们矫情的吃葡萄!
生性喜欢聚会Fiesta的马德里人,突然发现以这样的方式庆祝新年非常有意思。这个为了讥讽贵族的迎新年狂欢节就在马德里演变成了一个传统。1897,马德里报纸上报道:听着新年钟声吃12颗葡萄是马德里人的风俗传统。在随后的几年里,葡萄种植园主抓住这个机会,到年底促销葡萄。这一庆祝活动,逐渐蔓延到西班牙其他城市,直到1909年,阿里坎特葡萄大丰收,吃12颗葡萄迎新年才变成了全西班牙的习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