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根瘤蚜
相信大家都不是太了解葡萄虫害根瘤蚜吧,下面就由天下葡萄网(www.tianxiaputao.com)为大家介绍一下葡萄的虫害根瘤蚜。
简 介
英文名Grape phylloxera 葡萄根瘤蚜学名:Viteus vitifolii (Fitch)属同翅目,根瘤蚜科。为害葡萄。
[为害症状]
为害美洲系葡萄品种时,既能为害叶部又能为害根部。叶部受害后,在葡萄叶背形成许多粒状虫瘿,称为“叶瘿型”。根部受害,以新生须根为主,也可为害近地表的主根。须根端部膨大成比小米粒稍大的略呈菱形的瘤状结,在主根上则形成较大的瘤状突起,称“根瘤型”。一般受害树势显著衰弱,提前黄叶、落叶,产量大幅度降低,严重时整株枯死。
[发生规律]
(1)发生世代:一年发生7~8代。
(2)越冬及初次虫源:叶瘿型以冬卵和若虫在枝和根部越冬,根瘤型则以若虫越冬。
(3)发生因素:
①气候因素。干旱年份易造成大量发生为害。
②栽培因素。土壤疏松,物理性状好,团粒结构好,便于蚜虫迁移繁殖,发生为害严重。
[形态]
葡萄根瘤蚜有根瘤型、叶瘿型、有翅型及有性型等,体均小而软,触角3节,腹管退化。
(1)根瘤型:
①成虫。体长1.2~1.5mm,卵圆形,鳞毛黄色,或黄褐色,头部颜色稍深,足和触角黑褐色,体背面各节有许多黑色瘤状突起,各突起上各生1~2根刺毛。
②卵。长0.3mm,宽0.16mm,长椭圆形,初为淡黄色,后渐变为暗黄色。
③幼虫。初为淡黄色,触角及足呈半透明,以后体色略深,复眼由3个单眼组成,红色,足变黄色。
(2)叶瘿型:
①成虫。近圆形,黄色,体背有微细的凹凸皱,无黑色瘤状突起,全体生有短刺毛,腹部末端有长刺毛数根。
②卵。长椭圆形,淡黄色,较根瘤型卵色浅而明亮,卵壳较薄。
③幼虫。初孵出时与根瘤型极幼虫相似,仅体色较浅。
(3)有翅型:
①成虫。长椭圆形,前宽后狭,长约0.9mm。初羽化时淡黄色,继而橙黄色。中、后胸红褐色,触角及足黑褐色,翅灰白色透明,上有半圆型小点,前翅前缘有翅痣,后翅前缘有钩状翅针,静止时翅平迭于体背。
②若虫。初龄若虫同根瘤型,2龄体较狭长,体背黑色瘤状突起明显,触角较粗。3龄体侧有黑褐色翅芽,身体中部稍凹入而腹部膨大,若虫成熟时,胸部呈淡黄色半透明状。
(4)有性型:由有翅型产下卵孵化而成,小卵孵化成雄蚜,大卵孵化成雌蚜,身体长圆型,黄褐色无翅,较小,雌雄蚜交尾后,产1冬卵。冬卵深绿色,长0.27mm,宽0.11mm。其他似有翅型。
[防治]
(1)植物检疫:加强疫情调查,明确目前葡萄根瘤蚜的分布为害区,在此基础上划定疫区和保护区。加强对检疫性虫害的宣传教育工作,同时实行疫区封锁,严禁从疫区调运苗木、插条、砧木等。加强对内对外检疫检验,必须从疫区调运苗木等时,需经有关部门批准,并经彻底处理,检验合格后方能调运。
(2)农业防治:
①选择不适宜于葡萄根瘤蚜的沙荒地开发建立葡萄苗圃或果园,生产出较多的无葡萄根瘤苗木,供发展葡萄园使用。
②选择当地优良品种接穗,杂交培育,以选育出适合于当地的抗蚜、优质、高产新品种。
(3)药剂防治:
①葡萄砧木用澳甲烷密闭熏蒸,在26.7℃时,用溴甲烷305.2g/m3;在15.6~21.1℃时,用204g/m3.密闭3小时可完全杀死各虫态。
②用六氯丁二烯处理土壤,用药15~25g/m2.效果良好。残效可达3年以上,并能刺激根、叶的生长,在使用后第2~3年,产量增加20~30%,此药对土壤内营养物质及有益生物群落无不良作用,在葡萄果汁中也未见残毒。另外,应用六氯环戊二烯土壤熏蒸,用药量247.5kg/hm2.效果也很好。法国防治叶瘿型根瘤蚜,用1.5%蒽油及0.3二硝基磷甲酚(DNOC)的混合液,在若虫孵出时施药,杀虫效果达97%~99.5%。
(来源:世界农化网)【原题目:葡萄根瘤蚜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