葡萄小黑点病是一种综合性病害,因对葡萄的直接危害不明显,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,近年来才有相关的机构展开研究,至今尚未有确切的结论,给该病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相应的难度。本文根据田间实践经验,对葡萄小黑点病的发病规律作简要概述,为广大种植者提供的防治方法。
一、葡萄小黑点症状概述
在葡萄谢花后,果粒的表面出现小黑点,只在果的表面,不进入果肉,可以用手指或简易的工具剥落。小黑点会随着葡萄的生长增大,有的会连成一片,无固定形状,严重污染过面,影响果实的外观。
发病轻的,在葡萄接近成熟时小黑点会脱落,但果皮粗糙;在葡萄套袋后的一个月左右,果面上小黑点症状也会明显减轻,甚至看不出症状。
发病葡萄的叶片边缘叶尖发黄褪绿,老叶片背面的叶脉上或叶脉两侧有乳白色粒状分泌物,可以用手轻易剥落。乳白色粒状物经过一天的太阳直晒,就会变成褐色或黑色。 在北方的大棚保护地、南方的避雨设施栽培条件下三年以上的发病严重,且有逐年加重的特性。露天栽培的发病轻。葡萄成熟后,对颜色深的果粒外观影响小,对颜色浅的品种影响大。
(小黑点病果实症状)
(小黑点叶片症状)
二、小黑点病的危害
1、发病重的果粒,在葡萄挂浆期会增加白腐病的发病概率,或促进白腐病的发生,可能是链格孢菌有助于白腐病菌的寄生。
2、发病重且小黑点连成片的果粒,在成熟期会发生裂果,进而引发酸腐病。
3、发病葡萄的叶片边缘叶尖褪绿,然后干枯,容易引发炭疽病感染。
三、小黑点病发生原因的几种观点
目前,对小黑点的发生原因,有不同的说法:一是肥料危害,二是蓟马等虫害,三是药害,四是由链格孢菌危害造成的。至今尚无统一定论。
在以前各位同仁的研究基础上,根据我多年的研究,结合田间防治效果,初步判定为微量肥料危害与链格孢菌危害共同造成的结果,是一种综合因素病害。
四、小黑点病的成因分析
小黑点病先有肥害,在肥害的基础上发生链格孢菌危害。
葡萄的肥害是由微量元素造成的。由于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不均衡,葡萄本身的自我调节功能,排泄多余的微量成分,体现在果粒上就是小黑点,体现在叶背面就是乳白色粒状物。排泄孔或排泄物给病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。
可能造成危害的微量元素,基本上是铜、铁、硼、锰,这四种元素的过量都会引发小黑点病。微肥过量的原因,一是叶面喷洒的农药或叶面肥;二是使用过多含微量元素多的水溶肥,大容量冲施肥中多数含有微量元素,有的直接标明微量元素含量,有的用简写字母代替,简单的标记为TE;三是增色、膨大剂,片面促进了个别微量元素的吸收。
上述原因中,最为严重的是含有微量元素大容量水溶肥的不规范使用,同一厂家的冲施肥中,微量元素含量是一致的,连续多次使用会造成葡萄的超量吸收。连续多年使用,会在土壤中造成累积,直接影响来年的葡萄生长。
五、小黑点病的防治方法
1、肥料调节
除了常规的有机肥外,南方土壤在秋季追肥时,使用硅钙钾镁肥、甲壳素肥、有机钙蛋白肥;北方土壤使用海藻酸肥、甲壳素肥、有机钙蛋白肥;西北土壤,使用海藻酸肥、硅钙钾镁肥、有机钙蛋白肥。上述肥料中,不得使用含有微量元素(简写TE),最好也不含腐殖酸。
在追肥时,最好施入枯草芽孢杆菌,每亩200~500克。
2、预防发病
在多年种植的园区,葡萄坐果后20天内,叶面喷洒氨基寡糖素与多抗霉素,或氨基寡糖素与烯酰吗啉,7天内连喷两次。如果考虑到防虫害,都可加入多杀菌素或阿克泰、阿维菌素、烯啶虫胺。
3、发病后治疗
一旦发现小黑点后,用氨基寡糖素搭配海藻酸(不低于4%)、海藻精、核苷酸、活力素中的一种,再加磷酸二氢钾或叶面肥硅、镁、锌,叶面喷洒,7~10天内连喷两次。
套袋的葡萄,在套袋前再按上述方法喷洒一次;不套袋的,在挂浆前再按上述方法喷洒一次。
六、发病后的治疗效果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