蓟马是葡萄的主要虫害之一,但是由于体型较小,怕阳光喜好昼伏夜出,所以人们不太容易见到它,也就忽视了蓟马带来的危害。蓟马多是孤雌生殖,也就是母蓟马自己会生孩子,很少见雄性。蓟马将卵产在叶背的皮下和叶脉中,若虫孵化之后就在叶背面的叶脉周围为害,长大后才会分散开来。
由于蓟马不喜高温、不喜阳光,所以多发生于5-6月和8-10月,喜欢在夜间和阴天为害,高温时期则有所减轻。
那蓟马究竟如何为害葡萄呢?
蓟马是锉吸式口器,先锉破植物幼嫩部位的表皮,然后吸食汁液。容易遭受蓟马危害的部位是新梢、嫩叶、花、幼果等部位。
叶片受害的话,会先出现很小的黄斑,为害严重的话,密密麻麻。然后叶片会变小、卷曲、干枯,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穿孔的现象,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嫩叶蜷缩不能展开。
为害幼果时,会在幼果过面上形成小黑斑,一般集中在果实的中部和果梗部位。随着果实的膨大,这些小黑斑就会变成带状或者不规则的木栓化的褐色锈斑,而且果实容易开裂。
蓟马防治有哪些难点呢?
蓟马虽小,但是危害重且防治困难。那为什么蓟马防治困难呢?
1、繁殖能力强,世代重叠
蓟马繁殖能力很强,孤雌生殖使它一只蓟马就可以繁殖一大片,而且世代重叠,持续繁殖为害。而且部分药剂只针对成虫或是只针对若虫。
2、隐蔽能力强,不易发现
蓟马虫体较小,若虫、成虫常常潜伏在嫩芽、花蕊、花瓣等重叠处或叶片背面处为害,较不易发现,具有很强的隐蔽性。
3、迁飞能力强,转移危害
蓟马有跳跃飞行的能力,在施药时会从一块田飞往另一块田,躲避施药。而且冬季还能进入温室继续危害。
4、产生抗药性,效果不好
由于蓟马发生危害呈上升趋势,农户连年防治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年份,防治次数多,用药量大,蓟马逐渐产生抗药性,再使用同种药剂效果不好。
5、重治疗轻预防,防治不科学
一般农户只有在看见蓟马为害症状的时候才开始防治,而此时已经进入盛发期,虫口密度大,防治困难。
那如何防治蓟马呢?
防治蓟马要根据其特性,多种手段共同施治。
1、物理防治。蓟马成虫有趋蓝性、趋光性。可以在田间白天挂设蓝板,进行诱杀,夜间放置黑光灯诱杀。
2、生物防治。蓟马的天敌有小花蝽、姬猎蝽、草蛉等,可以在田间放置天敌进行杀灭蓟马。
3、药剂防治。
可以使用螺虫乙酯10克兑水15公斤,叶面喷施;
使用噻虫嗪10克兑水15公斤,叶面喷施;
产品介绍
螺虫乙酯具有独特的作用特征,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。该药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,抵达叶面和树皮,从而防治葡萄叶部及顶芽上的蓟马,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保护新生茎、叶、花朵、果实和根部,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。其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,可提供长达8周的防治。
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低毒杀虫剂,对害虫具有胃毒、触杀及内吸活性,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。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,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,对刺吸式害虫如蓟马、飞虱、叶蝉、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。不仅具有触杀、胃毒、内吸活性,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、更好的性、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、持效期长等特点,既可用于茎叶处理、种子处理、也可用于土壤处理。
烯啶·吡蚜酮是由吡蚜酮和烯啶虫胺两种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复配而成:吡蚜酮具有口针阻塞效应,害虫一经取食迅速抑制进食;烯啶虫胺可以阻断害虫神经的传导。二者复配之后可防治抗性蓟马、飞虱、白背飞虱、褐飞虱、白粉虱等害虫。本产品具有强烈的内吸性和传导性,能穿透植物组织进入作物体内,持效期长,耐雨水冲刷。
注意:
1、蓟马有昼伏夜出的特性,施药要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;
2、蓟马擅长飞行,防治时要注意包围式打药,先外围再中间;
3、蓟马喜甜,施药时可以添加红糖,对蓟马进行引诱。
|